解決方案
山區小流域山洪泥石流精細化預報涉及降雨-入滲-匯流-坡麵、溝道物源起動-運動演進與成災等多物理過程耦合、時空關聯和學科交叉,一直是國際學術界關注的熱點問題和難點問題,長期未能取得突破。相較於傳統的監測預警和工程防治,山洪泥石流預報具有更好的時效性和經濟性,通過災前預報遷移減災關口,變災後被動救災為災前主動減災,可以為山區小流域山洪泥石流減災防災提供更為科學、有效的支撐。
針對山洪泥石流數值預報這一重大科學難題,通過揭示小流域山洪泥石流成災全過程機理,基於小流域山洪泥石流多物理過程的時空耦合,分析不同物理過程之間的銜接條件,構建了小流域山洪泥石流形成演進物理模型,自主開發了小流域山洪泥石流數值預報平台。以汶川地震災區紅椿溝“8.14"泥石流為例,利用預報平台獲取了泥石流在成災演化過程中的狀態變化,實現了泥石流在不同時刻、不同位置處流深、流速、重度、堆積形態與危害範圍等關鍵參數的定量評價。
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災害領域知名期刊Landslides上